当前位置: 首页 > 全球

A股重磅!“国家队”再度出手 持续加码可控核聚变领域投资!

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投资。

  7月22日,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变公司”)挂牌成立大会在沪举行。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出席,并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申彦锋共同为中国聚变公司成立揭牌。上海市副市长刘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戴厚良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出席。

  中国核电7月22日晚间公告,公司拟参股投资聚变公司,投资金额10亿元,前瞻性布局核聚变能源领域,增资后持有聚变公司6.65%的股权。

  聚变公司目前为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核集团”)全资子公司,此次交易将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中国石油集团昆仑资本有限公司、上海未来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浙能电力及四川重科聚变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向聚变公司投资约114.9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隔夜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1.7%,热门中概股普涨,大全新能源涨近16.8%,蔚来涨10.7%,小马智行涨8.6%,再鼎医药涨6.75%,老虎证券、小牛电动、晶科能源、亿航智能等涨超5%,百度集团、叮咚买菜涨超4%,小鹏汽车、拼多多涨超3%,京东、理想汽车涨超1%。

中信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根据IAEA统计,2024年全球聚变领域股权投资规模达到约17.4亿美元,2021—2024年投资规模较前期迎来明显提升,其中主要投入来自中国和美国。

  2025年1月,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为聚变创新研究引擎(FIRE)合作组织中的六个项目提供1.07亿美元资金;紧凑型燃烧等离子体聚变能综合研究系统(BEST)5月开启总装,将在2027年完成建设并首次演示聚变发电,推动核聚变从实验室研究向工程应用跨越。

  中信证券表示,核聚变当前正处于投资加速的过程中,中美均大力发展聚变研发,核聚变将迎来新一轮加速发展期。从投资逻辑看,磁体、堆内构件占反应堆成本分别为28%和17%,属于资本开支的核心环节。当前处于聚变产业链密集招标阶段,核心组件充分受益。

  2025年国内核电项目审批开闸

  4月27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核准三门核电三期工程等核电项目。会议强调,发展核电必须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要压实参建单位和业主单位主体责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标准建设和运营核电机组,持续加强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切实兜牢核电安全保障网。

  据报道,此次在国常会上获批的新项目分别是广西防城港核电三期(5、6号机组),广东台山核电二期(3、4号机组),浙江三门核电三期(5、6号机组),山东海阳核电三期(5、6号机组),福建霞浦核电一期(1、2号机组),共计5个工程、10台新机组。至此,2022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四年每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保持了常态化审批节奏。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在运在建核电规模位居全球第一。核能发电为以安全、高效、清洁的方式供应电力,同时解决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现实选项。随着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并网给电网带来的调节和消纳压力与日俱增,高能量密度、承担基荷作用的核电可以弥补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短板,为电网安全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财信证券表示,核电发展空间广阔,景气度有望持续。预计2030年和203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分别达到1.1亿KW和1.5亿KW以上,发电量分别占全国发电量的7%和10%。如果以2025年的7000万KW计算,意味着“十五五”和“十六五”期间均需要新增400GW核电装机;按照单机120万KW计算,从2025年到2035年间,年均新增装机接近7台。

  华源证券认为,全球核电复兴加速,铀中长期供需缺口持续放大,价格有望维持高位。核电作为清洁能源重要组成正迎来全球复兴潮流。根据WNA预测,2024—2040年天然铀需求年均复合增长超4%。与此同时,全球铀资源集中度高,低成本资源稀缺,且勘探投入自2015年起持续下降,新增矿山投放周期长,导致未来供应偏紧趋势明显。二次供给比例逐步下降,供给或将更多依赖原矿开采。叠加哈萨克斯坦上调矿业税抑制产量扩张、SMR技术推广拉动单位消耗提升,铀价中长期有望维持在相对高位,公司作为低成本、资源充裕、市场稳定的铀企业或将充分受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