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散逻辑是否成立?
若资金从避险资产流出,则很有可能扩散至其他资产,最近几天A股市场亦是放量明显。现在的问题是,相关的政策是否能够证实上述逻辑?
6月PPI降幅继续扩大,PPI的下行压力集中在中游。按权重计算的大类PPI里,上游原材料和中游原材料加工PPI同比都进一步下探,结合权重来看,中游原材料加工PPI下滑拖累整体约0.3个百分点。
来自邮政银行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任务。观察2015年至2017年的工业品价格,相关行业的工业品价格快速上涨。从PPI来看,2015年PPI同比下降5.2%,2016年降幅收窄至-1.4%,2017年则变为同比增长6.3%。据IMF在2018年测算,同期PPI价格上涨约40%来自产能变化,60%来自地产政策、基础设施投资等需求拉动。
邮政银行认为,本次“反内卷”相关政策会在下半年逐步展开,政策力度或进一步提高,但在一两年的维度内,本次“去落后产能”对PPI的影响可能不限于十年前的供给侧改革,对企业盈利以及市场的含义亦是如此。一是全球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二是房地产市场亦有变化,三是宏观杠杆率所处的位置也明显不同。各行各业在去库存之后补库存的需求亦差别较大。
信达证券认为,去年9月以来,市场的表现和盈利脱钩,这一特征和2013—2015年非常类似。背后的原因是,在PPI下降的初期,盈利的负面影响占主导,但PPI下降到负值足够长时间后,政策和流动性因素可能会持续改善,导致股市表现和盈利脱钩。
对比各类利率,能够看到,当下的10年期国债利率只有2014年的一半左右,而且过去2年下降的速度也不弱于2014年。在资产荒的环境下,已经对市场产生影响的是保险资金,后续随时可能会加强的是居民资金。2014年7月突破后的牛市,事后来看并不是盈利的牛市。但在指数刚突破的2014年7月,经济指标出现了连续多个月的持续反弹,比如2014年4—7月的PMI持续反弹。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2014年二季度,房地产政策明显转向积极,全国各地放开限购。当下的“反内卷”政策是积极的信号,但力度上弱于2014年7月的地产政策拐点。所以,战略上下半年会出现类似2014年下半年的行情,但战术上,这里的突破可能不会很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