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如何演绎?
权益市场调整可能依然是机会。首先,从机构云集的国债市场来看,市场的风险偏好并未下降;其次,从本轮股市上涨的叙事逻辑来看,并未发生根本变化;第三,美元降息周期开启,美元潮汐会提升权益市场的估值空间,这一点也是明确的。
知名分析师宋雪涛认为,水牛之后,一辆由基本面重估主导的A股“慢车”,正在渐行渐近。身处市场之中不必急于离场,因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资金,当前看都还有持续流入的潜力。对于还没有入场的投资者,建议是不着急。如果将当前类比2015年早期,那么明后年可能像2016、2017年一样,迎来一个由基本面改善驱动的更加扎实持久的行情。未来一两年,基本面有可能出现价格、利润、库存的改善,但驱动因素和上涨斜率也会与2016—2017年不同,当时驱动周期的房地产、土地财政、金融杠杆模式都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看金融指标,M1尤其值得重视。股市向来有“M1定买卖”的原则。8月金融数据显示,8月M1增速为6%,季度环比上升0.4pct。M2增速环比持平于8.8%,M2-M1剪刀差大幅收窄至2.8%,为年内最小值,表明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利于消费和投资活动的活跃。
另外,8月经济数据呈现出“工业缓、投资弱、消费淡”的特征。虽然从增速来看,经济的新旧动能转换仍具成色。且工业生产(5.2%)和服务业生产指数(5.6%)表明三季度迄今GDP增速仍在5%附近。
民生证券认为,受关税不确定性以及“反内卷”政策的叠加影响,三季度经济下行的逆风集中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的下行风险。如果再考虑到青年人失业率的上升和消费补贴效应的退坡,新一轮政策宽松的预期有望持续升温,尤其是随着新一轮政策性金融工具的即将落地,四季度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同将更聚焦于“稳投资”和“促消费”。